电商平台的推荐机制,把人性导向了作恶

我作为略懂一点点电商的人,把淘宝和拼多多越做越让人讨厌的因素讲出来,希望以后新兴起来的平台,不要走淘宝和拼多多的覆辙,希望能够鼓励产品创新、鼓励原创研发、鼓励消费升级,帮助商家创建品牌,电商平台得好好研究一下推荐机制,不能完全交给机器算法,否则会导致各种弄虚作假。

淘宝现在自身的流量已经非常少,他的那种推荐机制,让很多商家不堪重负,虚假销量和虚假评价太多了,一件上新的产品,前100单好评都是刷的,上架的时候写9.9元包邮,吸引前1000个人来购买,然后改价为19.9元包邮,等有5000人买了,再改成39.9元,中间如果流量下滑,再刷一批,业内术语叫补单,这都是为了占领类目前两页,这种频繁改价格的做法是不显示在成交记录里的,导致后来的消费者高价买单。

淘宝最暴利的玩法,就是卖化妆品和保健品的,不是什么品牌或者打品牌擦边球的牌子,比如一个祛斑霜产品,在淘宝上挂的价格是219元,然后你会发现几万的销量、几万的好评,你喜不自禁,居然有这种好东西,欣然掏钱购买。其实做电商的都知道,他会把200元优惠券放在第三方平台上,比如类似51省钱购app上,你从这里上,点开跳转到淘宝上,你实际只需要支付19元,但是成交记录又不会显示19元,导致有些人219元买的,有些人19元买的,那些19元购买的人是充当刷流量的角色,挣的是那些219元买的人的钱。虽然很多人对电商这种套路深恶痛绝,但是真正你从事这个行业,你没办法,只能随波逐流。

至于各种付费的营销工具更多了,和消费者玩的是心理战术,但同时也给商家带来了巨大的运营成本,所以商家开始想歪点子,比如第一批1000件衣服,质量非常好,商家开车推广,得到了无数个好评和赞叹,从第二批衣服开始就换面料和辅料,干到10万+,收获了不少差评,他干脆把链接删了,反正赚到钱了。然后上一个新链接,故技重施。我自己买过保暖衬衫,第一次买,物超所值,2个月后还是去那家店买,收到的货和上一次的天壤之别。

卖家不堪付费推广的费用,他就开始搞店群,小商家开五六个店,大卖家开成千上万的店,不管你如何搜索,你换了一家又一家,都是同一个老板的货。

拼多多更是简单粗暴了,先不说他各种名不副实的宣传,什么九块九买iphone啥的,激动之下立刻下载,打开之后说是秒杀。还有各种擦边球品牌,杨子电器(我印象中似乎是扬子电器),还有正规品牌搞无下限的授权,什么汇仁、仁和、同仁堂,全是南极人的玩法,卖商标给人家做东西,搞的全是一锤子买卖。

拼多多上商家做的其实也很累,他的推荐算法很简单,谁最便宜谁先上,消费者收到了三块九包邮的货品,不满意点击退款,货都不用退的。这个时候商家就很生气,三块九包邮,你还需要怎么样的满意?

义乌那边把产品简配到极致,50元能做出扫地机器人(根本不能用,不知道生产出来的意义何在?),那边同时把人工榨到极致。现在义乌被河北挑战了,没有最低价只有更低价,因为河北的人工更便宜,我走访了那边的市场,雇主用了大量的初中文化的年轻人,工钱非常廉价,产品做出来非常便宜,部分不良分子还搞假货,冒充品牌的洗发水、品牌的毛巾、品牌的家纺。

为什么现在中国的品牌做不起来?做着做着就被一群人围攻,然后品牌公司的老板相信了成功学大师的话,说你是品牌,你怕啥,你搞降维打击,你一降价,降到拼多多的那种价格,那些杂货铺子都得关门。可是实际的结果是:你降价了,你也完了。

我记得任正非先生说过一句话,我华为做产品,怎么降价呢,我一降价,很多商家都得死。我认为他说的是一个方面,另一个方面,如果他降价,他就没有力量投入新品开发了。消费者并不是说需要特别低价的东西,也不是说需要特别高价的东西,需要的是货真价实的东西,如果你的产品还能产生IP的文化价值,那就完美了。那些所谓的奢侈品,其实就是一个质量还说得过去的文化产品。我相信中国人也完全可以做得到。(这些奢侈品的很多面料是江苏常州企业提供的)

所以我希望未来的电商平台是创造品牌的基地、创造IP文化的基地,而不是单纯卖低价货。因为中国的低价货已经完全过剩了,每年被消费者买回家又扔掉的衣服,每家至少得几十件。

另外要杜绝电商一直以来的套路玩法,必须要深入研究淘宝和拼多多走过的路,好的要继承,不好的要杜绝,鼓励研发、鼓励做品牌,秉承为人民服务的理念,不忘初心。

另外要杜绝一些不好的玩法,同一个产品三天两头的换价格,一个链接上的消费者成交价要记录在案,杜绝商家的货品在不同批次完全是两码事的这种情况,平台要成立消费者投诉中心,要联合有关部门成立打假办。一切回到真善美的轨道上来,那种三十六计七十二变,中国人受够了,我们是时候要过得简单清纯一点了。